一夕星河万里霜

天资淳粹,至性过人。

《嫡子•如懿传篇》 永璂重生•叁壹

第三十一章 绝育(上)

      这一日晨起,如懿按例去慈宁宫向太后请安。太后正拿着一把银剪,将沙枣花枝的零碎全部剪下,只剩光秃秃的树枝。

      阖宫只有香见最爱喝沙枣花茶,太后的举动,如懿如何不明白。

      原来太后早已知道香见将皇帝的左手刺伤,这样的女人不可久留。不过按照这样的侍寝频率,香见很快就会有孕。此次太后就是下定决心,要让香见一了百了的。

      太后对如懿说,古有唐玄宗为杨贵妃送荔枝,今有皇帝为寒香见送沙枣花,倒也是一段奇闻。皇帝昏了头,你不能由着他的性子,到底不是孝贤皇后在的时候了,还能管管皇帝。至于子嗣,若是皇帝如当年的顺治爷一般,执意让寒部之女 生下孩子并立其子为国储,岂不是江山易主?

      太后之心昭然若揭。与此同时,一壶汤药被摆放到如懿面前,如懿垂脸半晌,终于仰起头,对上太后静若寒潭的目光,“皇额娘,您明知这样做,皇上会恨臣妾。”

      太后的声音沉沉的:“哀家知道你不愿意去,一是下不得手,二则还是太在乎皇帝的心意。可你是否想过,你当日替皇帝劝服寒氏留下性命,是皇帝拿着皇后应尽的职责迫着你去。但哀家今日迫你,也是一样。只为你是六宫之主,安定后宫是你的职责。所以,这件事是哀家的意思,却也只能让你亲手端去看她喝下。哀家劝你一句,想要坐稳后位,该听的听,该做的做便是了。”

      如懿跪在阳光底下,十月的日色透过翡色烟罗纱似晕开的桃花蘸水,雾气蒙蒙。可她的背脊上却一阵一阵发着寒。

      香见看到如懿从慈宁宫端来的那壶汤药时,以为是送她上路的。她的笑容十分诡异:“到底还是忍不住了。怎么,我没死,太后很失望?”如懿沉默了一瞬,面上有着痛苦的挣扎,她硬着头皮开口道:“这是太后让本宫送来的绝育药,至于喝与不喝,全在你自己。”香见毫不犹豫地拿起青花瓷杯,将壶里的汤药倒了满满一杯,仰起脖子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  药效发作不久,皇帝就得到消息,带人冲进宝月楼。他二话不说地扬起手,狠狠地打了如懿一个耳光:“毒妇!你给她喝了什么?”

     如懿想过皇帝会发怒,会厌恶她。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奴才的面打自己的耳光,她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。

      如懿张了张嘴,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这壶药是她亲手端来的,门外的宫人都能看到。无论她再说什么,都是推脱责任。就算她告诉皇帝是太后要她送的,皇帝会信吗?徒增一个个“诬陷太后”不孝的罪名罢了。

      在夹缝中求存的滋味果然不好受,如懿无法抑制地感到阵阵凄苦,只得默不作声。宝月楼内除了皇帝喘着粗气的声音,便只有无尽的沉默。

      打破这死一般沉默的,是太后威严的声音。太后捻着佛珠,扶着海兰稳步而进,缓缓扫视众人。海兰一进来便看见了如懿,但见她脸颊高起,红肿不堪,眼中一红,迅速低下头,立到了如懿身后。太后苍老的身形显得威严而不可抗拒,“皇帝要的是寒氏,谁也没拦着你,你也如愿以偿。既然你从前就没提过要寒氏有孩子,那么哀家让皇后除去寒氏将来的孩子,也是无可厚非!”

      听闻送药是太后的意思,皇帝显得非常惊愕。他知道太后对香见有意见,便牢牢地看护着香见,生怕她香消玉殒。如今香见虽然还在,却再也不可能有孩子了。

      皇帝的内心异常沉痛,前几日他去看望永璐时,听嬿婉说女人最重视孩子。因此他想着,若是香见有了孩子,就不会离开紫禁城了。可如今,这一切都被自己善妒的皇后毁了。

      良久之后,皇帝回过神来。他意识到木已成舟,不好再纠结太后送药之事。他的眼睛觑着如懿,口中道:“皇额娘久不理宫中事了,怎么也在乎起香见的事了?”

      如懿震惊地抬起头,正好对上皇帝冰冷的目光。皇帝起了疑,认为是如懿嫉妒香见的美貌,挑拨太后给香见送绝育药。甚至就连刚才,也是如懿让海兰通风报信,请太后来压制皇帝的。

      太后何等精明,如何不知皇帝所指,“倒真不是皇后来告诉哀家的。哀家只有皇帝一个儿子,自然是皇帝在乎什么,哀家也在乎什么罢了。只是哀家有句话不得不说,有时候爱之适足以害之。皇帝,若无你的过分沉溺,本无人在意寒氏的生死荣辱。你的宠爱太过煊赫,才把她逼到了绝处。”

      皇帝的脸上蔓生出一种近乎颓废的惘然,他缓缓摇头,“纵然皇额娘心意如此,但这碗药到底是皇后端来的。她是中宫,是六宫之主,母仪天下,如何可以做出这种绝朕后嗣之事?”

      皇帝还想说此事“实天理之不容”,好在他意识到了如懿是他的皇后,若是再说会有损自己的颜面,无法收场。皇帝顿了一下,又道:“宫中所有是非,皆因妒忌争宠而起。儿子深觉嫔御之流,得空得多学学愉妃。愉妃安分守己,从不争宠,也不妄生是非。”

      这话便是打如懿的脸了。他看她,也不过如此,将她视作妒妇一流。

      海兰听得皇帝隐隐之怒中对她犹有褒赞之语,也不过谦柔一笑,宁和如常,“皇上夸奖,臣妾不敢承受。臣妾谨遵嫔妃之德,不敢逾越。”她恭谨行礼,柔和中不失肃然神态,“不过皇上,皇后娘娘孝敬太后、心系皇上,才会出旁人不出之语、行旁人不行之事。这不是皇上一直赞许皇后的长处吗?”这话柔中带刚,皇帝也一时无言。

      太后却并未言语,她已明确告诉皇帝让香见绝育是她的意思,只是如今皇帝心中有怨无处发泄,铁了心要怪罪如懿。这罪名一旦扣上,皇后之位不稳,后宫便会生出许多事端,太后心里是不愿意的。但太后是个聪明的,不会为了如懿引火上身。一枚棋子而已,便如先皇后一般废了,也总是会有新的迅速补上。

      寝殿内的宫人连声喊道:“容贵人醒了!容贵人醒了!”

      皇帝一切的怨恨与不甘都瞬间丢下,他急匆匆进入殿内,对香见嘘寒问暖,却被香见噎得说不出话来。香见说,生与不生,由她自己来决定,她是自愿喝下那碗药的。其实她本不该进宫,既然皇帝愿意,那她就清清静静地伺候他一辈子。

      皇帝错愕地看着她,渐渐委顿下来,“你的意思,皇额娘的意思,朕都明白了。朕会克制对你的爱意,尽量不去伤害你。”他霍然起身,在那一瞬迅速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与决断,“李玉,传旨下去。着容贵人晋容嫔,令妃晋令贵妃,颖嫔晋颖妃,庆嫔为庆妃。皇后倦乏,力有不逮,于翊坤宫休养不得出。后宫诸事,交由令贵妃权宜协理。”

      没有人想到皇帝会直接剥夺如懿的宫权,甚至将如懿禁足,太后亦难掩震惊的神色。她一向不喜嬿婉,从嬿婉的出身到其本人媚上讨好的性子。若是嬿婉来主持后宫,太后对后宫的控制力更是会显著下降。虽然嬿婉不敢顶撞太后,但也不是谁都像如懿一般听太后的话。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太后一言不发,只紧盯着如懿,意思不言而喻,就是要如懿向皇帝承认错误。如懿犹豫着,声音有些颤抖:“臣妾虽是为了皇上着想,但所做有失妥当,自然认罪。不知皇上要如何才能原谅臣妾?”

      皇帝听了如懿的话,怒不可遏道:“妒妇!朕没让你一命抵一命,已为格外优容。你还有脸求朕原谅?是不是你有了儿子,就不允许别的嫔妃再为朕生育?嗯?”皇帝的胸口剧烈起伏,显然是气得不轻。他的目光落到桌上的汤壶,就抓起来重重地摔在如懿面前,声音陡然升高:“你把它喝了,朕就原谅你!”




•皇帝此时理智尚存,只质问如懿是不是不让别人给他生育。不要对皇帝抱有太高的期待,好歹皇帝没像对嘉贵妃一般说“一件贡品而已。你的儿子,永远也不可能继承朕的江山”或者说“此二子(永璜、永璋)断不可继承大统”。


•“岂非天理有所不容”、“实天理不容大悖之事”、“福薄”是乾隆的口头禅,实录里有多次记载,用在这里也不算委屈他。


•“已为格外优容”也是乾隆说过的话,只不过情景不同。

○谕、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、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。皇后自册立以来。尚无失德。去年春。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。正承欢洽庆之时。皇后性忽改常。于皇太后前。不能恪尽孝道。比至杭州。则举动尤乖正理。迹类疯迷。因令先程回京。在宫调摄。经今一载余。病势日剧。遂尔奄逝。此实皇后福分浅薄。不能仰承圣母慈眷。长受朕恩礼所致。若论其行事乖违。即予以废黜。亦理所当然。朕仍存其名号。已为格外优容。但饰终典礼。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。所有丧仪。止可照皇贵妃例行。交内务府大臣承办。著将此宣谕中外知之。



评论(69)

热度(307)

  1.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